山东建成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
2月23日下午,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在济南发布并启动运行。
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
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
紫金山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
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
共同出席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紫金山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刘韵洁共同启动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 2月23日下午,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在济南发布并启动运行。
确定性网络是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打造的可规划、可验证、有确定性能力的专网,可以为不同行业需求提供“准时、准确”数据传输服务和网络业务体验,主要体现在低时延、 低抖动、低丢包率、高带宽和高可靠。传统消费互联网已在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移动办公、智慧出行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但该类网络采用“尽力而为”的方式传输数据,只能将端到端的时延减少到几十毫秒。在车联网、工业控制、协同制造、远程医疗等新业务领域,端到端时延需要控制在微秒到几毫秒级,时延抖动控制在微秒级,当前网络无法有效满足需求,亟需建立一种提供高质量传输服务的新型网络。 为将确定性网络技术优势赋能山东经济发展,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自筹建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未来网络关键技术研发和原始创新为核心,加快突破产业共性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由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未来集团、紫金山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依托山东高速、山东广电已有机房、管道、光缆和传输资源,采用中国工程院刘韵洁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联合新华三、省内龙头企业等共同建设完成了覆盖山东省16市的全球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 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试:在“12G确定性+80G(100G带宽)背景流量”高负载以及“济南-青岛-临沂-济南”1540公里的长距离传输测试场景下,确定性流量平均时延抖动小于7微秒、最大时延抖动小于16微秒,实现了广域网端到端确定性流量抖动低于20微秒的目标。测试结论为“综合测试结果并参考业界公开报道数据,在首个点到点高负载混合流量的现网测试场景下,山东省确定性网络在传输距离、时延抖动、确定性业务规格等主要性能指标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依托确定性网络,山东正积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目前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未来集团已经与山东能源、山东临工、浪潮集团、济南栋梁集团、青医附院等单位,联合打造了“确定性网络+智慧矿山”“确定性网络+智慧矿井”“确定性网络+超算算力共享”“确定性网络+数字孪生”“确定性网络+远程手术”“确定性网络+协同制造”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山东省确定性网络的建成和推广,将有力推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山东在工业互联网和新基建领域的领先优势奠定基础。 当下,我国正面临经济转型,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正稳步提升,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部署了八方面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山东省确定性网络的建设不单解决了全球通信行业内困扰已久的广域网确定性网络技术实现问题,同时也为全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积极、宝贵的借鉴意义。 下一步在推进确定性网络的应用推广上,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将进一步完善网络布局、提升技术性能,立足山东、服务全国、放眼世界,把山东优势特色与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起来,超前谋划、精准发力,不断做优做强做大,积极探索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培植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努力在建设网络强国征程中,书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